本篇文章1941字,读完约5分钟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讲解员在讲述海外侨胞及港澳同胞支援抗战的故事。南方日报记者 张冠军 摄

一心救国,一心赴国难

华侨、港澳同胞捐款支持抗战,一千多人回国参加东江纵队

【/h/】惠州东江纵队纪念馆,一面墙上挂着参加东江纵队抗日战争的华侨和港澳同胞的画像。在东莞东江纵队纪念馆,还有中国香港华侨救援队野外救援队第五队图片的木印章。

【/h/】抗日战争爆发后,各地华侨组织动员华侨和港澳同胞集资,把钱寄回祖国帮助伤员和难民,他们也回国参战。据不完全统计,从东江人民抗日武装成立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共有1000多名港澳华侨儿童和爱国青年。

发起海外抗日捐款活动

【/h/】在东莞东江纵队纪念馆,1939年出版的一份《星洲日报》刊登了《汇桥救世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宣言》。代表大会发起第二次募捐,募捐所得的40%捐给新四军,40%捐给包惠人民抗日游击队(东纵师的前身),20%捐给徽州难民。

【/h/】本报记载,会后南洋华侨掀起抗日救国捐款热潮。工人、店员、员工捐出月薪的5%到10%,还有一些女性捐出自己的积蓄、珠宝甚至订婚戒指。

华侨和港澳同胞十分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采取行动积极参与支持祖国的抗战。他们在空前以巨大的声势和规模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惠州东江纵队纪念馆馆长曾青香表示,东江人民抗日武装成立初期的经济来源,一方面依靠当地群众自筹粮食开支,另一方面依靠港澳同胞和华侨的支持。

【/h/】1938年8月以来,华侨、港澳同胞组织了15个工作队、12个服务队、2个剧团、1个政治工作队,回东江的有500多人。他们广泛深入东江城乡,同情遭受饥饿、寒冷和伤害的同胞,发放救济食品和衣物,免费救治伤病员,鼓励遭受苦难的同胞采取行动保卫家乡。

【/h/】1938年10月30日,成立惠州华侨救援委员会(以下简称南洋惠桥救援委员会),组织了10名分布在南洋英荷各地的万汇华侨,形成了抗日救国力量,为推动华侨救援运动的广泛持续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h/】不久,南洋惠桥归国救援会、香港惠阳青年会、休闲俱乐部、香港海陆丰同乡会代表在香港聚会,决定成立东江华侨回国服务团。

【/h/】他们主要是进行广泛的宣传工作,通过写标语、画漫画、出版墙报、演抗日救亡剧来控诉敌人的罪行,动员群众起来抗日。省委党史研究室党史专家魏说,东青还负责总团委的日常事务和联系南洋惠桥救助社,动员和组织爱国青年回国参加抗战,保障东青的物资供应。

【/h/】在东莞东江纵队纪念馆,记者看到了几笔海外华人支持祖国抗日战争的捐款收据,这是海外华人为祖国抗日战争提供强大资金支持的见证。

【/h/】据介绍,抗日捐款名目繁多,有每月捐款、困难儿童捐款、救灾捐款、购机捐款、御寒衣物捐款、劳务捐款、专项捐款和捐赠、慈善义卖等。

【/h/】1939年初,华侨通过宋庆龄向曾生部队单笔捐款20万港元。从那以后,他们一再送回衣服、军装、药品和其他材料。纽约只有300名华侨。那年下半年,为了支援曾生的部队和东团,他们分别汇了五千多法币和六千八百多港币。

回中国打,烧回关

沙玉永是深圳大鹏新区靠近海口的一个小村庄。每到假期,许多游客都会来这里度假。1939年6月,东江归国华侨服务团吉隆坡队73名成员带回大量救济品、药品和慰问品,赴东江参加抗日战争。

【/h/】随着南洋各地抗日救国运动的深入开展,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的爱国热情不断高涨,纷纷要求回国参加抗日救国斗争:

【/h/】香港市工委、港海工委以香港惠庆故里救亡团的名义,组织100多名共产党员和爱国青年分三批返回惠阳、宝安边境大鹏沿海地区,参加了抗日救亡的组织动员活动;1938年3月,以香港海陆丰会的名义,20多人& hellip& hellip

【/h/】一些华侨代表团派代表回到祖国,了解日本侵略者强奸、掠夺、屠杀同胞的事实,回去向广大华侨宣传报告。东宗元老、克瓦希萨乡党支部第一书记李惠群曾在回忆录中写道,许多港澳同胞和华侨回国参加抗日救亡工作,是从沙峪经香港大埔乘大鹏轮船上岸的。

【/h/】这条路线自广州失陷后,成为重要的国际运输路线。据李惠群回忆录记载,当时上级党委安排沙溪原生村党支部,负责接收和转移在沙玉永参加抗日救国工作的港澳同胞和华侨。从1938年冬到1940年初,只有土洋村党支部迎接和转移了港澳台爱国同胞和华侨,20多批,约400人。

【/h/】大部分回国都没有倒退,来了就烧掉通行证,表示回国的决心,把战争打到底。惠州市委党校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刘立军说,港澳同胞和归侨参加抗日救国工作,文化水平很高,很多人都带了武器装备。

据不完全统计,从东江人民抗日武装成立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港澳华侨儿童和爱国青年有1000多人。

南方日报记者关如意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