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90字,读完约4分钟

我赶上了留学的春天(我和我的祖国(17)& middot;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h/】1978年4月,带着兴奋和焦虑,我登上南车,和山东大学外语系的四位老师一起去上海参加教育部派出的留学生选拔考试。

【/h/】这是改革开放后教育部首次举办国家派出留学生选拔考试,也是教育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选拔培养人才的大胆尝试。这个决定在当时全国乃至海外引起轰动,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教育繁荣,国家繁荣,人才繁荣,国家强盛。送优秀学生出国留学,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需要。但由于当时国家财力有限,有人提出质疑:一是选择青年学生到欧洲发达国家留学的成本高,二是青年学生留学时间长,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和侵蚀。万一有些同学留下来不回,可能会导致两个人和钱。然而,实践证明,派遣优秀学生出国留学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为中国的快速崛起注入了活力,成为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火车经过南京长江大桥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把身子探出窗外,看着长江历史上第一座由中国人设计建造的大桥。我久久不能平静。它是新中国独立自强的象征,是新中国建设者智慧和心血的丰碑,永远屹立在一代代人的心中。

穿过南京之后,一望无际的金色油菜花映衬着江南的青山绿水。这让我想起了白居易的一句诗:日出时,江花胜于火,春日时,江水碧如洗。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多么壮丽辽阔啊!

其实我对这次考试没有信心。大学毕业后,我成为了山东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七年级和四年级的辅导员。我两年没在教学一线。而且我是和导师一起考的,所以不敢奢求什么。但是能考上这个,是学校系总支的关心和期待,是一个很大的责任。离开济南的时候,同学们给了我一个本子,上面写着“祝老师成功”。我也是带着他们的委托和厚望去考的。当班主任的时候,我总是去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对着镜子练习发音来鼓励自己。

【/h/】考试从1978年4月15日开始,上午笔试,下午口试。笔试是20页的试卷,我没见过,老师也没见过。这是一次重要的考试改革,是为适应国外考试的标准和要求而进行的一次初步的现代化试卷,也为出国留学开了一个先例。试卷是打印出来的,不是当时常见的阅卷纸,它不仅比平时的试卷厚几倍,而且内容复杂多样,如语法、纠错、任选填空、阅读理解等。

【/h/】不担心输赢,就不会有过度的压力和紧张。你只把这次考试当成一次尝试和一次经历。我的策略是先容易后难,不要丢掉自己应得的分,争取自己不应得的分。两个小时,考场一片寂静,偶尔传来监考老师的踱步声。我静静地回答问题,直到所有的问题都做完。

【/h/】下午口试,前排三个考官,一个外地人。考试采用先放录音再答题的做法。录音播放两次,一次试听,重播后开始回答。播放完录音,感觉似曾相识。原来是一个中国古代60多岁的老人的故事,是我小时候外婆讲的。听完录音,我暗自庆幸。当我回答问题时,我感到更加自信。新单词似乎并不陌生,一两个难题就能迎刃而解。

【/h/】1978年6月的一天,收到教育部的通知:7月份去北京培训,9月份去英国留学,为期三年。

我迫不及待地想把这种喜悦告诉我的妻子,她怀了刘佳。妻子惊讶地说:“我只听说了你考研的事,没听说你留学考试的事。”这么大的事怎么不提前告诉我,让我有个心理准备?!我解释说,本已经拿到考研准考证了,但是系里总支通知我去参加留学考试。山大的五个人参加了,另外四个是我的老师。我一点也不确定,担心你会增加顾虑。我没想到李小姐和我会在名单上。

【/h/】离开前,老婆跟我说:别担心离开。三年后,我送你一个健康的孩子,你为祖国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那是一个春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春天,是留学生的春天,是我命运的转折点,是我开拓进取事业的基石。回顾过去,我感谢改革开放给我出国考试的机会,让我能更积极、更深入地参与祖国从站立、富裕到强大的过程。

值此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回顾留学生活让我感慨万千。展望未来,我对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努力实现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牢记我的使命,继续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