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13字,读完约4分钟

洛杉矶国际电影节于7月17日至25日举行。被称为美国最大的国际短片电影节首次为中国电影人设立了特别展览日。罗伯特&米德多,短片电影节的创始人;阿伦斯用新浪潮来形容近年来中国电影人不容忽视的现象。然而,对于参加比赛的中国电影人来说,精心定制的特殊待遇令他们困惑。

洛杉矶国际短片电影节开幕展厅。华侨新闻记者翁雨社

7月17日是洛杉矶国际短片电影节的第一天,观众们在排队等候晚上8点的放映..华侨新闻记者翁雨社

【/h/】中国留学生石(右二)携短片《李普曼:推理游戏》参加洛杉矶国际短片电影节,短片团队、短片电影节创始人罗伯特& middot阿伦斯(从左数第五)。华侨新闻记者翁雨社

【/h/】洛杉矶国际短片电影节新浪潮中国电影人专场展厅比开幕式展厅小,在这里人们可以观看20位中国电影人的短片,听短片导演的介绍。华侨新闻记者翁雨社

7月17日,洛杉矶国际短片电影节在洛杉矶文化中心的皇家影院拉开帷幕。已有23年历史的洛杉矶国际短片电影节,不仅在美国电影人当中认可度很高,还获得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美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bafta)赞助商等机构的认证。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活动在短片节的第一天专门为新浪潮中国电影人设立了一场专场演出,一口气放映了20部中国电影人的短片。由于中国电影人的短片数量众多,因此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如动画、科幻、文艺、商业等。题材包括暧昧的女同浪漫,家庭伦理,幽默喜剧等等。美国有中国故事,中国也有美国故事。在洛杉矶国际短片电影节上,这些短片争夺最佳中国新电影制作人,该奖项于7月25日,即活动的最后一天颁发。

今年的短片节用新浪潮这个词和中国电影人同行。这个词从感官上看似乎相当积极,充满了动力和期待。许多参加展览的中国电影制作人难以置信地用这个词来形容自己。一些人认为,组织者抛出宣传口号,是希望一年比一年平淡的短片电影节迎来改革,而不是专门针对中国电影人。然而,短电影节创始人罗伯特&米德多;阿伦斯肯定了新浪潮是形容中国电影人的。

作为洛杉矶国际短片电影节的创始人和主席,阿伦斯每年都会浏览4000多部注册参展的短片。他注意到近年来中国电影人的短片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受这一现象的启发,阿伦斯设立了一个由中国电影人制作的短片特别展览。他认为,在中国电影市场越来越引人注目的背景下,定制化的特殊表演不仅满足了中国电影人的需求,也有利于中国市场的发展。至于“新浪潮”这个词,阿伦茨解释说,它的含义与新现象类似,并简单描述了中国电影人对短片的爆炸。同时,他也没有观察到这些短片带来的任何其他新现象。阿伦斯说,这一波可能会持续,也可能会消失,目前还没人能预测到。

洛杉矶纽约电影学院(nyfa)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会长万磊17日下午6时出席放映。本次放映的六部短片中,有三部来自他的校友。参加各种国际短片电影节是大多数中国学生学习的必然经历。万磊坦言自己的作品参加过20多个短片电影节,但只有5个亲自去看展览,主要是短片团队参加展览费用巨大。他认为,参与放映活动最大的乐趣不是看短片,而是与电影业互动。这些互动就像简单的采访,需要电影人在1、2分钟内自我推销。学生在校园里接触不到这样的经历,也很少听到导师或者学长的介绍。所以类似的活动总是让年轻的电影人带着期待去,带着遗憾回来。另一名中国学生在中国电影人在短片节上的特别表演后,哀叹著名短片节与想象的不同。看完电影没有常见的红毯拍照和问答环节,看起来也只是买票看几部短片而已。

中国学生石的短片《脂肪学家:推理游戏》是本届短片节中国电影人专场演出中唯一的商业短片,他的短片成为专场演出中最热情的一部。尽管反响不错,但师渴望的是一个更广阔的舞台,而不是一个将播映大厅和时间与其他短片分隔开来的定制化特殊处理。他说:电影节本身就很正宗,和国内没有可比性。大部分是中国官方政府组织的,所以比较大,像健身房。这里的电影节更私密,更精致。可能没有那么大的规模,只是一个小地方,大家聚在一起,入乡随俗。中文系单独上市,可见对中国市场、中国留学生、年轻导演的重视。这个当然好,但是我们也希望以后能把国家放在这样一个筛选或者比赛单位里,神仙打架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