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96字,读完约3分钟

2019年8月6日,参观者被展出的中国工人史料吸引而驻足。

[记者卢志勋北京报道]19世纪的中央太平洋铁路的钉子已经生锈,被放置在玻璃陈列柜里& hellip& hellip8月6日,“金穗美国铁路中国工人展”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举行,这个穗是最重要的展品之一。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副馆长戚德贵在开馆仪式上致辞,表示中国铁路工作者的努力是中美历史上难忘的一部分。

【/h/】据了解,19世纪下半叶,来自江门、广东等地区的中国工人漂洋过海到达美国,作为主要建设者参与了西段中太平洋铁路的建设。1869年5月10日,穿过北美大陆的第一条太平洋铁路在美国犹他州的海角关闭,象征性的金钉钉在铁轨上。这条全长3000多公里的大型铁路被认为是19世纪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受邀参加本次展览的中国摄影师李菊将自己收藏的相关展品捐赠给博物馆展览。今年是美国太平洋铁路建成通车150周年。李菊去美国参加相关庆祝活动。从2012年开始,他十次踏上了这段历史研究之旅,感受到了美国官员对中国人民对这段历史的认可和对中国人民的贡献。在这个问题上,中美两国的观点最为一致,分歧最小。

李菊停了很久,才在金穗美国铁路中国工人展上看到美国内华达州洛夫洛克附近中国工人墓地的照片。他告诉记者:铁丝网旁边的木头是铁路的枕木。每次路过这里都会停车,把酒洒在地上,把酒瓶留在后面。

这其实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李菊偶然知道了这段历史,觉得这只是一段关于中国人的悲惨经历。但是我研究的越深入,越觉得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沈,《金钉钉:寻找华裔美国人的记忆》的作者,华侨历史学者,认为中国工人是一群优秀的工匠。& lsquo金钉代表了美国太平洋铁路关闭后发挥的重要作用。我更想传达的是,中国工人正在修建铁路。& lsquo遇水开路隔山架桥的开拓精神,& lsquo金钉灵。

沈认为,一方面,中国工人在美国建造了钢铁长城,将中华文明引入美国,为美国多元文化贡献了中国人的智慧和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中国工人主动将美国先进文化和思想引入侨乡,极大地促进了侨乡的发展和建设。

这个展览记录了中国工人在建造中太平洋铁路期间面临的巨大建筑挑战。比如内华达山脉的合恩角,地势险要,中国工人需要在绝壁上凿洞,填炸药。点燃后,山顶上的人们会尽快拉起吊篮和中国工人,从而在绝壁上铺设一条铁路路基。

铁路建成后,一些中国工人留在美国,转向农业、轻工业和服务业。一些中国工人回到中国,用他们在美国的技术和资本回馈祥子。陈是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广东省华侨博物馆副馆长陈宣忠介绍说,1865年陈参与了太平洋铁路的修建。1904年回到中国,他发起了孙宁铁路的建设。苏宁铁路是中国第一条用国家资金修建的铁路。他吸收了美国先进的管理经验,引入了股份制。

这是两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和美国& quo;和谐对双方都有好处,对今天也有启发。陈玄中说。

连接人心的工程将指引未来

铁路沿线的小城镇有很多历史社团、博物馆(纪念馆)等等。当地人很乐意分享和介绍中国铁路建设的历史。李菊一次次走进这段历史,能感受到铁路沿线居民对中国工人的认可。

这座纪念碑是为了纪念3000名参与建设南太平洋铁路和圣费尔南多隧道的中国工人。他们的劳动给了加州第一条南北铁路,改变了加州的历史。

沈近年来一直在美国做中国铁路工人的研究。她发现中国铁路工人是一个对美国人和华裔美国人都有高度关注和共识的群体。& lsquo在中美民间交流中,铁路中国工人和太平洋铁路已经构成了一种普遍流行的文化现象。我们应该好好挖掘,把中美两国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转化为共同的文化遗产,并传承下去。激活文化遗产,促进中美人民走向共同未来的友谊。

值此中美建交40周年、美国太平洋铁路开通150周年之际,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广东华侨博物馆、江门博物馆联合举办了本次展览。展览由汹涌的浪潮、工程起源、先驱、遗产、赞美和纪念五个部分组成。讲述了铁路华工赴美修建铁路的历史背景、奋斗历程和后续发展,展示了世界各界对中国工人的评价和对铁路华工的纪念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