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87字,读完约4分钟

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文章介绍新加坡华侨林木生纪念塔的故事。林木生(1909-1944),新加坡华侨,出生于中国福建南安,后迁居厦门鼓浪屿。

他早年在华英学院学习。16岁时,他随家人移居新加坡,与父亲团聚。1929年父亲去世后,林木生在香港大学就读后回到新加坡。1941年日本侵略南方,林木生率领华侨志愿军积极抗日,于1944年6月29日逝世。

二战后,新加坡的华人面临着身份认同危机。为林木生建纪念碑,不仅体现了他对正义的献身精神,也体现了老一辈华侨对第二故乡马来亚的认同和接受(老英国殖民地1957年独立,联邦国家马来西亚1963年成立,新加坡共和国1965年脱离英联邦独立)。

文章摘录如下:

在海峡中的英国殖民地新加坡,林木生无疑是出生在中国的双语精英。他受过良好的中英文教育,精通中国传统,接受西方思想,事业有成,活跃于中国社会。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马来亚的自由解放,林木生率领当地华侨志愿军积极抗日,于1944年6月29日死于怡保附近的巴图嘎扎监狱。

林木生35年如流星般璀璨的一生,是一个传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的老朋友成立了林烈士纪念委员会,聚集了新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力量。八年后,他完成了烈士纪念墓和塔的设计和建造,为新加坡留下了两座重要的历史古迹。

建造烈士纪念墓

【/h/】日本投降后,战友们找到了林木生的遗体,妻子颜竹娘和大儿子林良宇前往马来西亚怡保,护送灵柩回新加坡。林默生夫人选择了麦里芝水库旁边的山坡作为林默生的埋葬地。被中国人称为西湖,也是全家人休闲散步的地方。

1946年1月13日,在市政厅前的大台阶上,英国殖民政府为林木生举行了盛大的公祭。具有烈士遗骨特征的柚木盒子,在所有人的护送下,被运送到了麦里斯水库旁的墓地,并以盛大的军事仪式进行了安葬。当时英国殖民政府计划在烈士墓周围建立纪念公园,纪念委员会筹集了10万新元。园区建成后,剩余的资金还设立了阿林牟生奖学金。

【/h/】然而,林木生烈士纪念公园的设计被推迟了。直到1951年初,在烈士被埋葬近七年后,木制十字架标志才被石头墓碑和墓冠所取代。墓碑用中文书写,少将林烈士林木生墓由林木生纪念委员会设立,墓冠用英文书写(1952年6月27日)。

烈士纪念塔设计

【/h/】经过7年6次方案修改,1953年11月3日开始修建林木生烈士纪念塔,奠基仪式由英国驻东南亚高级专员麦克唐纳主持。在仪式上,林青年主席发表了讲话,阐述了林木生对马来亚的社会贡献和牺牲的意义:林烈士生前为祖国的繁荣进步而努力奋斗,甚至为祖国的复兴而牺牲自己,这不仅是海外华人的巨大荣誉,也是全国人民的巨大荣誉。

对于纪念委员会来说,通过在华人社区坚持不懈地筹集资金修建纪念墓和纪念塔,表达华人社区的集体意愿,不仅是个人友谊,也是实际行动。林木生代表了当地华侨的特殊身份和情感,既服务于祖籍,也服务于居住地。

马来人身份的典范

位于八角形平台上的林木胜碑,有一座八角形的混凝土塔,用大理石装饰。塔顶有三重檐和尖铜屋顶,简化的滴水和瓷砖。塔身四面镶嵌青铜匾额。林木生的生平故事用英语、汉语、泰米尔语和马来语描述。纪念碑周围排列着四只抽象的青铜狮子。

宝塔形的林木生烈士纪念碑,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设计风格相结合,无疑是纪念这位在中国长大、为马来亚牺牲的华人精英的合适之选。2010年12月28日,该纪念碑被评为新加坡国家纪念碑。

【/h/】位于麦里芝水库旁的林木生烈士纪念墓,一直被视为私人墓地,缺乏专业维护,一度破败不堪。20世纪90年代,林木生的孩子对墓地进行了修缮,2011年,他们又对墓地进行了翻修,公用事业局在附近设立了告示板。遗憾的是,由于当时纪念墓不被视为文物,墓碑的图案、字体、雕刻和瓷像都进行了翻新和改动。直到今天,林木生烈士纪念墓的维护仍然依靠家庭和民间组织。

【/h/】林木生烈士纪念墓和纪念塔一样,是当地华人社区修建并集资兴建的,表达了华人对马来亚的忠诚和热爱,是社区的精神象征。在这片土地上,曾经英勇牺牲的忠诚灵魂安息了。2019年是林木生烈士牺牲75周年,他的事迹不应该被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