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40字,读完约3分钟

日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马庭宝老人在南京接受记者采访。 泱波 摄

(他们为和平说话)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马廷宝:只有以史为鉴,我们才能面对未来

中新。本报南京12月6日电(记者朱晓鹰)与南京大屠杀众多老年幸存者相比,84岁的幸存者马廷宝,耳朵灵光,说话铿锵有力,声音洪亮。永远不要忘记过去,从历史中学习,面向未来。前几天在南京接受Zhongxin.com采访时,老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82周年。今年12月13日是中国第六个全国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公休日。

【/h/】对于马廷宝这个精力能跟上,愿意参加各种纪念活动的老人来说,这个月开始忙碌起来。参加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家属祭祀仪式,采访记者,老人陆续安排。

【/h/】显然,在很多场合,他需要讲述自己的家人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悲惨经历,他必然会再次触动记忆中的伤痛,但他依然坚持这样做:虽然他是自我表露,但他也是最坚定的反战者,最执着的和平倡导者。

日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马庭宝老人在南京接受记者采访。 泱波 摄

1937年,马廷宝只有2岁。南京大屠杀期间,马廷宝一家逃到难民营避难。有一天,日军闯入难民营,带走了许多年轻人,包括马廷宝的父亲。

【/h/】懂事后,从母亲那里得知父亲被运到中山码头大屠杀,叔叔叔叔被日军残忍杀害。

【/h/】我活下来是因为年轻,没有被日军俘虏。但是我从小就失去了父亲的爱,最终是母亲把我们带大的。17岁时,我在工厂工作,直到退休。马廷宝告诉记者。

时代变了。80岁以上的老人坚持通过亲身经历传播历史真相。

马廷宝家四代同堂,最小的孩子3岁。老人把传承南京大屠杀记忆的重任交给了女儿马,希望这份家族记忆能够代代相传。

他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和平的种子可以进一步传播。

3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遇难者名单墙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马庭宝老人在家人的陪伴下向南京大屠杀浩劫中逝去的亲人献花。当天,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在馆内举行。 泱波 摄

【/h/】2016年,记者跟随前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等南京学者,来到马廷宝家调查南京大屠杀微观历史。本调查的目的是探索南京大屠杀对幸存者生活、人性和家庭的影响,并将历史真相链与无数家庭历史联系起来。马廷宝等幸存者积极参与其中。

每年清明节、公祭日等重要日子,马廷宝都会去南京当地纪念馆参加各种纪念活动。

在侵华战争中,不仅中国人民遭殃,日本人民也遭殃。老人说,记住历史的教训,不要为和平而战,希望世界永远和平。(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