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83字,读完约2分钟

以色列青年易多。 王子涛 摄

标题:以色列年轻人多:架起以色列与中国科技交流的桥梁

【/h/】众信在线海海12月5日(王子涛)中以(上海)创新园5日在上海普陀区正式开业,首批20家企业入驻。园区致力于打造中以科技创新领域交流合作的典范。这个科技热点吸引了很多有志青年加入,出生于80年代以色列的青年伊多沙皮拉就是其中之一。

【/h/】易铎三年前来中国留学,在上海创办企业。他感受到了上海蓬勃的创新和创业精神。现在在中以创新园(上海)有限公司工作,是中以创新园唯一的以色列员工。

以色列青年易多工作中。 易雯 摄

【/h/】11月初,在以色列耶路撒冷举行的2019年秋季展上,中国以色列(上海)创新园作为唯一的中国参展商,吸引了以色列企业和机构的关注。易多成为展会形象代言人,为家乡企业介绍中以(上海)创新园,为他们介绍一个新的创新创业热点。

回到上海后,一多的工作变得更忙了。每天,他都收到许多来自家乡的电话和电子邮件。有的来商量合作,有的来了解情况。看到越来越多的以色列企业关注上海园区的创新活力,一多觉得自己和同事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用一多的话说,以色列的血液里有创新细胞。在以色列,每一项新技术都是从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中诞生的,这其实也符合中以(上海)创新园的初衷。从英雄笔厂到中以(上海)创新园区,园区本身所蕴含的创新理念将为易带来诸多惊喜。

在这样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和想法一起工作是非常令人兴奋的。益多帮助很多以色列企业解决了园区疑难杂症。企业最关心什么?最讨厌的事有哪些?最大的需求是什么?一多总能及时回答,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当一家以色列企业问,我们能在公园里得到什么?易多自信地回答说,在中以(上海)创新园区,你不仅可以获得独特的创新环境、优惠的创新政策,还可以获得最真诚的创新伙伴。

在公园里,和中国同事一起工作会让人有很大的目标和动力。工作忙完,一多会去上海街头看看。我最喜欢的是巴金的家。虽然没看过《家,春秋》,但这个以色列男孩还是被书香浓郁的小楼所吸引。石库门的旧胡同、博物馆和图书馆也成了他了解上海生活、历史和文化的地方。在这些地方,他可以感受到一个城市的变化,理解这个城市对创新的坚持。

中国人都有一个中国梦,现在我有我的梦想,所以未来值得期待。易铎表示,希望将更多以色列企业带到创新创业的蓝海之地——中以(上海)创新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