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14字,读完约3分钟

做一个大家信任的超级居委会。访澳门邻里协会总会会长吴小莉

接受服务的总人数达到137.8万

澳门一直被称为社区社会。在这个只有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万的城市,平均每100个人就有一个社会。在众多协会中,吴小莉所在的澳门邻里协会在民生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果我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澳门20年前回归祖国以来的变化,那一定是& lsquo满足。居委会主任吴小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1998年,她随家人来到澳门定居,体验了澳门回归祖国以来的变化。治安变好了,出门不用担心;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比以前多了,每个人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很多。养老、育儿、医疗、教育等多样化的民生需求得到了激发,这反映在邻里对我们居委会服务的需求上。

【/h/】2019年上半年,吴小莉所在社区居委会的活动和服务总量达到137.8万人次,是澳门人口的两倍,为澳门市民提供了包括托儿、养老、医疗和教育在内的全方位服务。

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h/】街坊会成立于1983年。事实上,街道的建立与澳门回归祖国密切相关。吴小莉说,在20世纪50年代葡澳政府时期,澳门华人的社会地位很低,政府基本上忽视了华人的生活。因此,当地同胞自发成立邻里协会,互相帮助。

【/h/】80年代,得知澳门即将回归祖国,街坊会成员认为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商讨如何推动澳门回归,以及回归后如何平稳过渡。因此,1983年,邻里协会应运而生。

回归后,特区政府特别支持非政府机构的工作,我们有机会不断拓展社区服务功能。吴小莉表示,2009年完成的街坊会社区服务大楼标志着街坊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受益于当地的公共福利模式

【/h/】位于澳门布兰科市马将军路的街坊总会社区服务楼内,除4楼行政办公室外,其他楼层均用于养老、社区服务和人民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包括多功能礼堂、羽毛球场、舞蹈教室、录音室、图书馆、健身训练、养老中心等。

街坊会提供的服务非常广泛。用吴小莉的话来说,它们从3岁到100岁不等,涵盖了从托儿所、中小学、咨询中心、家庭服务中心、业主委员会、社区服务中心、保健中心、老年护理中心甚至临终关怀服务的整个过程。专职人员也从大会成立之初的2人增加到近900人。街坊会有四万多名会员和五千九百多名义工。2018年,它提供了300多万项服务,跟踪了8000多起案件。

从成立之初的邻里守望互助到为邻里提供全方位的社会服务,居委会的全面发展得益于澳门回归后逐渐形成的政府订购、民间服务的公益模式。吴小莉介绍说,街坊会的经费约有七成由特区政府提供,其余来自基金会和社会的捐款。邻里协会办的培训班和护理中心也是有收入的,但这些机构只是象征性地收取很低的费用。

【/h/】30年来,街坊会不断关注社会治安、住房、教育、治安等社会民生问题,发展成为拥有4个澳门街道办事处、1个内地办事处、28个基层街坊会、30多个附属服务机构、与50多个业主协会和社区组织密切联系的超级居委会。(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