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74字,读完约4分钟

黄锡璆近照。(《人民日报海外版》/资料照片)   

每一幅画都印在我的心里

[传]黄喜玉:1941年出生,广东梅州人,归侨,中国著名建筑师,2012年第六届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2003年非典期间,黄喜玉带领团队设计北京小汤山医院;2020年担任中国中原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团队负责人,支持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去见医生。透过办公室的门往里看,坐在办公桌后面的黄喜玉正拿着放大镜仔细检查图纸。看到记者进来,79岁的老人不顾腿脚不便立即起身迎接,并为房间无处可去道歉。

【/h/】作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医学建筑博士,黄汐源曾在中国机械工业总公司下属的中国中原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原)工作,在其职业生涯中主持了200多家医院的设计。现在,虽然已经退休多年,但被重新录用的黄喜玉依然每天早上八点半准时上班。他说,我只想多做点事& hellip& hellip

如果遇到这样重要的事,就要贡献自己的力量

虽然这里的医生很多,& lsquo黄博士是独一无二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他。我孙女的一个同事悄悄告诉记者。虽然黄汐源是大家,但他总是很随和。无论年轻设计师做什么设计,都会让有经验的医生给建议。

不仅仅是团队需要黄汐源的意见。今年1月23日13时06分,有小汤山SARS医院设计经验的中国中原接到武汉市城乡建设局紧急求助函,请求为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应急医院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同日14时22分,接到求助信一个多小时后,小汤山医院修改完善的一套图纸送达对方。

【/h/】23日晚,黄喜玉彻夜未眠。小汤山医院设计的时候,场景生动,每一幅画都印在心里。24日凌晨,他手写了一份设计方案,交给了火神山医院的设计团队。我要把小汤山医院设计中的难点都告诉他们,和大家一起讨论解决,希望火神山医院能设计得更科学,更人性化。黄喜玉说。

【/h/】通过微信群,黄喜玉一直在与火神山医院的设计团队讨论设计细节,完善设计方案,并根据一线返回的数据提供了三个具体方案。火神山医院设计完成后,设计团队发来感谢信:感谢以黄喜玉为代表的专家们,你们展示了高超的商业水准和工艺,值得学习& hellip& hellip

更让人佩服的是,23日,黄喜玉向单位递交了标书:针对以下三点:我是共产党员;和其他年轻同事相比,家里没那么关心;有非典小汤山的实践经验。我告诉组织,我随时准备参加抗疫工程。

家人担心你怎么办?老年人感染的风险更高。被感染了怎么办?& hellip& hellip面对记者的一系列提问,黄喜玉柔声说,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是和新中国一起长大的,遇到这样的大事要贡献自己的力量。

话还没说完,黄汐源补充说,相比一线医护人员,我做的还不够。

不值一提,条件比建筑工人好很多

如果你问黄汐源职业生涯设计的是哪家医院,答案一定是小汤山医院。

【/h/】回到2003年4月22日,北京决定建立小汤山SARS定点医院。当时黄喜玉作为总设计师,恰逢眼病初期痊愈,在家休养。但他还是有危险,当晚10点就到了单位,马上组织工程设计人员连夜赶工。

集体讨论,分工合作& hellip& hellip为了争取时间,黄汐源和他的团队只用了8个小时就拿出了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很快,近6000名建筑工人赶到现场。这个特殊的建筑项目同时进入了设计和施工阶段,黄汐源和其他一线设计师并肩作战。

隔离层、混凝土基础和箱型板房,以及病房和通道与空地面货架有一定距离的特殊隔离和保护窗,是黄汐源及其团队设计方案中需要考虑的重点。在医院的总体布局中,首先要明确功能区域,注意医疗区内建筑之间的合理间距,处理好人流和物流通道,解决污染清理分区,做好通风系统和照明等。黄喜玉说。

在四间只有桌子和床的简单办公室里,他和设计师们打了七天七夜。在总部命令设计师离开的几个小时前,黄汐源还坐在路边的台阶上,优化方案,补充设计。在他看来,这点苦不值一提,条件比建筑工人好得多!

【/h/】小汤山医院的设计难度是前所未有的,但是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短短7天就涌现出一家高标准的SARS专科医院。

【/h/】小汤山医院在建的时候半夜就开始接诊,最终治疗了全国1/7的SARS患者,治愈率在98.8%以上。成千上万的医护人员没有被感染,被WHO专家称为医学史上的奇迹。其中,科学严谨的医院设计是不可或缺的。

【/h/】凭借其对中国现代医院建设的杰出贡献,2012年,黄汐源荣获中国建筑界最高荣誉奖——第六届梁思成建筑奖。

有太多的书要读,所以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1941年,黄希瑜出生在印度尼西亚的一个华侨家庭。从记事起,他就深深体会到自己内心对祖国的渴望。1957年,16岁的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印尼国籍,回到中国,在那里,他满腔热情地投身于国家建设。

回到祖国后,黄汐源参加了高考,接受了高等教育。改革开放后,他以公职身份出国留学,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医学建筑博士。

在比利时鲁汶大学读书期间,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大学甚至给了他自带图书馆钥匙的特权。其实我也很羡慕同学们躺在草坪上晒太阳聊天,但是书太多了,不能浪费时间。1988年,黄希瑜学成回国。他说:我们国家花了那么多钱培养我们,要赶紧回国做点什么。

【/h/】刚回国的时候,国内的医疗建筑设计理念还是比较落后的。黄汐源去偏远地区找生意,从一个几千平米的小项目开始,干了一辈子。现在已经年近花甲,他依然致力于专业研究,经常对年轻一代说,医院不是另一栋楼,是拯救生命,一定没有问题。

下班后,他没有多少爱好。除了带妻子出去旅游,他还投入大量精力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他说:我想完成自己的愿望,写一本书,系统梳理自己的专业知识。(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