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10字,读完约4分钟

【华侨新闻网综合消息】中国人工智能(ai)领域有一位女神。近日,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所成立,原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出任名誉会长。

【/h/】北京日报旗下微信公众号长安街的负责人注意到,她之前曾多次发文或演讲,讨论人工智能对国际局势可能产生的影响。她希望清华新成立的研究所成为中国参与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的中坚力量。

傅莹出席了学院的成立大会。(来源:长安街知事)

6月24日,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所成立大会在清华大学主楼举行。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教授傅莹为名誉院长,清华大学施瓦茨曼学者学院院长、高级文科教授蓝雪为院长。

【/h/】据公开资料,傅莹1953年1月出生,蒙古族,内蒙古通辽市。自1978年以来,他一直从事外交工作,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翻译,担任中国驻菲律宾、澳大利亚和英国大使,也是第一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女发言人。

【/h/】2018年10月,傅莹受聘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兼职教授、名誉院长,并担任该校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h/】之所以在清华接新工作,是因为傅莹在新书发布会暨研讨会上透露了一个小秘密:她报考大学的时候,第一选择是清华的力学系,但是因为当时力学系的招生条件仅限于北京户口的学生,所以错过了清华,进入了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8年,傅莹被聘为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来源:长安街知事)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新领域。傅莹在建国日的讲话中说,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发展迅速的国家,中国不能缺席国际社会对人工智能治理和规则的讨论。

她期待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所在学校的支持下,成为中国参与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的中坚力量。

【/h/】长安街知事注意到,傅莹此前多次就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国际格局、中国应如何应对等前沿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并出人意料地成为清华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所名誉所长。

在2019年第一期《国际政治学》上,清华大学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莹发表了《人工智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分析》一文。在她的文章中,她认为人工智能可能会影响国际趋势的变化。一是由南向北上升的趋势正在放缓;第二,中美两极分化;第三,扩大非国家行为者的权力;第四,科技竞争加剧。我们应该采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以共同安全的精神看待问题,平等协商,共同探讨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安全和治理挑战。

【/h/】2019年11月,创新经济论坛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在理解人工智能对人类的挑战的小组会议上,基辛格博士、傅莹、埃里克&米德;施密特作为嘉宾发言。傅莹说,中国和美国都不能垄断世界的技术进步。如果两国采取互补的态度,人工智能技术的前景会更加光明;但如果停止合作,双方都会有损失,人工智能的整体发展也要付出代价。特别是,如果传统的地缘政治和零和竞争思维主导两国关系,结果将是自我毁灭。

再比如人民论坛(2020年第04期)发表了傅莹的文章《人工智能的治理与国际机制的关键要素》。她认为,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的有效机制至少应该包括五个关键要素:动态更新能力、技术的源头治理、多角度的详细描述、有效的归因机制、合理的场景划分。

比如在有效的归因机制方面,是否需要赋予机器个性,让机器承担责任?如果让机器承担最终责任,是否意味着人类在一定范围内放弃了对机器的终审权?傅莹认为,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答案,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和确认正确的归因路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