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31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的扶贫故事)百年中老边境傣族村脱贫致富三部曲

中国新闻社,普洱,8月23日。标题:中老边境百年老村脱贫致富三部曲

中国新闻社记者胡远航

赵,一位住在中老边境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郑东镇满坛村组的妇女,非常开心。因为雨后,竹笋在地里能长得更多,雨茶能长得更好。

但是从前,她最怕下雨。

下雨时,村子里一片泥泞。家里的老吊脚楼还漏雨,大家只能躲在楼下,和猪鸡挤在一起,臭死了。当时,赵说,满丹是在全村脱贫之前。

就在五年前,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Mantan还是一个绝对贫穷的村庄。村里大约一半的人口是已经办了卡的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人民币,下同)。

Mantan离老挝很近,最近才4公里,但是因为工业落后,边贸少,被山和山困在边境;Mantan完全保留了傣族的大型传统民居建筑,但房屋长期失修,漏风下雨很正常;Mantan土地资源丰富,但村民长期只种玉米和水稻,收入微薄。

【/h/】2015年,在中国发起与贫困的硬仗后,Mantan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要想变得富有,首先要修路。像中国很多贫困村一样,Mantan脱贫的第一步是从改善基础设施开始。2016年以来,地方政府共投入752.97万元,先后在Mantan实施了道路硬化、农村危房改造、生产道路改扩建、电网改造、人畜饮水改扩建等一系列项目。

现在,当你走进满坛村,映入你眼帘的是丛林竹子环绕的青瓦木建筑。戴姑娘头戴花筒裙,悠闲地走在村里的石板路上,宛如一幅行云流水的水彩画。

【/h/】赵像村里100多户人家一样,在收到6万元危房改造款后盖起了新房。新房子延续了傣族传统的干柱建筑形式,但不用担心漏风漏雨。一楼不再用来养猪养鸡,而是种上各种花草;二楼有现代化的厨房、卧室、客厅。

基础设施方面的不足得到弥补,Mantan迈出了脱贫致富发展特色产业的第二步。退休后在家乡创业的赵德仁和陆丰县是向导。他们多次带领村民外出,走访玉溪、德宏,调整种植结构,寻找出路。目前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6000元。

【/h/】寨子引进的沃干已经开花结果,竹笋基地也开始生产竹笋,辣椒也上市了。我们还成立了一些专业合作社,如茶叶和竹子,并注册他们& lsquoMantan商标,准备把产品卖到更远的地方。打电话给德仁说。

赵2018年种植反季节辣椒,收入14万元。摆脱贫困后,她对小康有了更多的想法。

【/h/】村里新建的傣族建筑,大部分都留出了客房开民宿,我们也想做点事,不晒不雨的发财致富。赵对说道。

【/h/】因为村子越来越漂亮,一度隐藏在闺房的无名沙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现在生活好了,我们要腾出一只手,弘扬民族文化。接过父亲指挥棒叫德仁当向导的赵亮说。满谭正在脱贫致富,向第三步迈进。(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