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62字,读完约4分钟

张迎龙,汕头人,暨南大学海外华人研究所教授:华侨实验区必须有一个全球化的格局

■来自特区的启示

有潮的地方就有潮汕人。这句话描述的是潮汕华侨这一庞大群体。汕头经济特区成立以来,华侨以极大的热情参与了家乡的建设,华侨智力和华侨资本有力地推动了汕头经济特区的发展。

【/h/】华侨对汕头经济特区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如何抓住机遇推动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优质发展?如何利用好侨资和实力,推动汕头深入融入两区建设?《南方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汕头人、暨南大学海外华人研究所教授张迎龙。作为一名从事侨史和侨务研究近40年的资深学者,他对家乡的发展进行了深刻的观察和思考。

【/h/】华侨实验区是汇聚海内外华侨资源进行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推动汕头新一轮发展的主要引擎之一。张迎龙认为,华侨华人试点地区的建设必须有侨务观念,全球华侨华人社区应纳入合作和服务的对象,不能局限于当地的小格局。

海外华人为汕头经济特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南方日报:丰富的华侨资源是汕头经济特区的优势。潮汕华侨在过去的40年里扮演了什么角色?

张迎龙:华侨为汕头经济特区的创新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h/】汕头经济特区成立后,一批立志回乡的潮汕华侨回来投资产业,成千上万的华侨企业极大地推动了汕头的经济社会发展。除了直接投资,他们还支持家乡的亲戚通过华侨批准创办企业,这有助于汕头民营企业的发展逐渐成为燎原之势。

潮商遍布全球,尤其是东南亚。他们利用自己的商业网络,帮助汕头的玩具、内衣等商品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逐步建立汕头的海外外贸网络,为促进汕头的外向型经济和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h/】不少华侨捐款在汕头兴办公益事业,包括修建学校、修桥铺路等,促进了当地教育等民生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汕头的社会文明水平。从经济角度来看,此举也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使汕头能够集中精力发展经济。

此外,更重要的是,华侨把东道国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法治精神带到了汕头,为汕头经济特区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智力支持。

华侨实验区要开品牌

南方日报:今年省政府出台24项政策,支持华侨实验区优质发展。你认为如何加快华侨实验区建设,充分发挥其作用?

张迎龙:首先要坚持一个理念:华侨实验区要跳出汕头,要有全球格局。华侨实验区虽然位于汕头,但其联系和服务群体并不局限于潮汕华侨,而是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祖籍国家的华侨群体。

华侨实验区要喊,要开自己的品牌。要全面塑造华侨实验区的外部形象,有知名的口号,打造清晰鲜明的标志,创新文化产品的生产。更重要的是,要引进消化国内外的先进理念,比如借鉴前海、横琴、上海自贸区的成功经验,进而推进经济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模式的改革,让华侨实验区为汕头乃至中国的改革提供可复制的模式。

南方日报:海外华人的变化也值得关注和研究。

张迎龙:是的。我在海外留学的时候,发现年轻的美籍华人新生代由于语言和生活经历的问题,在情感上与他们祖籍的祖国疏远了。这是实施语文教育的有效方案。海外华人社区对汉语教育的需求很大,可以促进和整合汕头大学、寒山师范学院等高校的教育资源,争取国家支持设立汉语教育基地,培养汉语教育师资,并向东南亚等地派遣汉语教师,以满足海外华人学习汉语的需求。

汕头融入双区建设,要打好华侨牌

南方日报:接下来,汕头应该如何利用好活着的华侨华人,推动其深入融入两区建设?

张迎龙:在我看来,汕头融入双区建设,推进与深圳深度合作的关键是打好华侨牌,措施扎实。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有许多潮汕华侨和商人。因此,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与华侨和港澳同胞的联系,如定期在汕头举办华侨文化节或举办国际论坛等。,利用正常化机制加强与汕头的沟通,尽最大努力解决华侨华人遇到的问题,促进双方更好的合作;另一方面,为了加强与大湾区潮商的联系,我们可以利用深汕深度合作的机会,承接深圳的溢出效应,如与腾讯、宝能等企业合作,带动更多潮商关注汕头,参与汕头新一轮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