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28字,读完约3分钟

这是我长大后第一次举起锄头。锄头不重,却在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中国香港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17级学生宋竹顺在他的乡村日记中写道。

【/h/】作为华侨大学百村步行活动成员,宋竹顺有计划、长期、大规模参与首个港澳台侨留学生实践教育活动,为农村振兴战略服务。

& lsquo;100个村的几千人计划在三到五年内组织港澳台侨学生深入福建100个村。华侨大学副校长王秀勇说,扶贫不仅仅是教育,更是华侨学生用激情和智慧滋润农村。

【/h/】三年来,500多名港澳台侨学生走遍福建26个村,包括尤溪县桂峰村、德化县雷峰镇斋藤优子村、永春县大埔镇新琼村、寿宁县下党村、莆田市北岸山亭镇李刚村、顺昌县大理镇秀五村。王秀勇说,学生们开展了扶贫经验实地考察、同情农村留守儿童、文艺表演安慰农民、妈祖文化研究、征订爱心定制茶园、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等。他们收集了大量扶贫材料和捐款,列出了一家爱心书店,帮助建立了一个扶贫实践基地,并帮助贫困青年。

学习中国农村的经验

【/h/】希望在城市里建一个自然公园,邀请农业科技委员在自然公园里普及农作物种植的科学,让更多的城市青少年了解农业,感受土壤的气息。来自中国台湾美术学院的2017级学生吴千荣(音译)表示,在了解了科技委员制度后,他希望将这种精神带回这座城市。

【/h/】港、澳、台华侨留学生参观漳州市红建村后,参观了莱文楼、红建公园、政和寺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和文化景观,提出了今后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建议,并与当地政府共同建立了农村振兴实践基地。鸿渐村特色乡村文明的挖掘和推广值得借鉴。我对农村发展理念的创新有了更深的理解。来自菲律宾的建筑学院学生李珍妮感慨地说道。

【/h/】在漳州市南靖县梅林镇坎下村、龙岩市永定县高贝村,港澳台侨学生体验土建筑的传统技艺,感受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国香港土木工程学院的研究生陈明杰和林嘉欣在观看了客家土楼施工技术传承人的示范后表示,对土楼施工技术有了新的认识,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闽澳合作面向下一方

【/h/】100个村的数千人三次深入宁德市寿宁县下荡乡,开展农村调研、赠书、征订爱心茶园、对接承包工程等服务农村振兴的实践活动。

【/h/】团队了解到,2015年以来,党实施了中国第一个扶贫可视化定制茶园项目,近300亩茶园仍有待定制和认购。为此,港澳台侨学生发起了一个茶厂的认购,送来了爱心红梦扶贫,认购了下党三分茶园,通过义卖为当地筹集资金。这种扶贫形式确实不错。希望能把经验带回缅甸,帮助当地茶农。缅甸学生张国威说。

【/h/】百村千人团队还协调华侨大学澳门校友会,持续协助下党村爱心茶园认购,宣传推广具有澳门特区下乡味道的下党村扶贫品牌,让更多澳门社会精英关注下党村。华侨大学港澳台侨学生探索了闽澳合作、校区共建、服务农村振兴的示范模式,为我国农村建设和振兴带来了更多启示。下党村党支部书记王明祖表示,这是一种可持续的海外中国式农村振兴合作服务的新实践和新机制。

【/h/】今年港澳台侨学生第四次入党。王秀勇表示,学校将充分发挥各专业学科优势,密切地方合作,继续引导学生帮助农村振兴,讲述中国人民脱贫和抗击疫情的故事,培养更多热爱中国和福建的年轻人。(盖子应该打开)